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

协会联系方式

  • 办公地点:
    邮政编码: 230601
    联系电话: 15856953132
    电子邮件: wujinping722@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栽培羊肚菌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2/3/5 9:32:13


栽培羊肚菌,因栽培者粗心大意或管理不当,就会发生各种病虫害,导致出菇少不出菇,给栽培者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等其他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1 常见病害

1.1 羊肚菌白霉病

羊肚菌白霉病是一种最常见、为害最严重的病害,高温、高湿容易发生,常见于羊肚菌子实体。发病初期出现小白点,此白点慢慢扩大,很快可长满整个子实体。防治白霉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温度、湿度,在出菇季节中午高温期加强棚内通风,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至85%,保持棚内空气清新,保持菇体干爽,可有效地降低发病概率。发现病菇时,及时清除至棚外销毁,防止大面积蔓延。

微信图片_202203051044224.jpg

白霉病

1.2 裂褶菌

裂褶菌,又叫白参菇、鸡毛菌,菌盖扇形灰白色,叶片覆瓦状生长,老熟菌肉柔软革质化。裂褶菌生长速度快,与羊肚菌争夺营养袋、土壤中营养,造成羊肚菌减产,是一种竞争性杂菌。一般营养袋灭菌不彻底,环境高温高湿时易发生。生产中采取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保持棚内空气流通,防止该菌发生,同时发现此菌要及时清除。

微信图片_202203051044221.jpg

裂褶菌

1.3 绿霉

微信图片_20220305104422.jpg

畦面感染绿霉

高温高湿,畦面、营养袋易出现绿霉,应早发现,早处理。污染轻的畦面用小铲将其清除后表面撒石灰;污染重的畦面,要清除整个畦面的培养料。营养袋轻微感染绿霉,可降低温度,促进羊肚菌菌丝快速生长,形成生长优势,感染严重的及时到棚外销毁。

1.4 生理性病害

由于菇棚及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导致羊肚菌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水害、冻害、热害、风害。

水害

由于土壤中长期水分过多,造成土壤缺氧从而出现水菇现象。水菇地上部分个体小而瘦长,菌褶开裂早,提早成熟,不及时采收很快就会腐烂。预防措施为适时通风,在菇蕾或幼菇期采取喷雾方法,控制浇水量,不喷关门水

微信图片_202203051044223.jpg

水菇

冻害

温度过低(低于6 ℃),导致羊肚菌菌柄颜色变灰色,菌帽分化不完整但无恶臭味。注意温度变化,在原基爆发形成之后,温度过低,特别倒春寒时容易发生,晚上一定要关闭风口,以防冻害。

热害

羊肚菌属低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期温度不宜超过 20℃。观测温度方法:在羊肚菌棚内1.5 m 高挂温度计,测棚温;温度计插入土内2~3 cm,测地温;温度计倒插入土内,观察地面以上15 cm 处温度。随时掌握三点温度变化,发现温度过高,采取通风、喷水等方法降温。

风害

大风,特别晚上一夜的冷风(南方平棚)可使原基和幼菇死亡,有些栽培户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通风适度,最好采取小拱棚模式,预防风害。

2 虫害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羊肚菌出菇期虫害。菇蚊可以采用黄板等诱杀,此处介绍跳虫、蛞蝓和蜗牛的防治方法。

微信图片_202203051044222.jpg

菇蚊黄板诱杀

2.1 跳虫

跳虫是羊肚菌栽培最常见的一种害虫,幼虫白色,体长2~5 mm,酷似白蚁。幼虫啃食菌丝,在营袋下方、袋内大量聚集。成虫黑色,体长3~4 mm,啃食羊肚菌子实体,导致子实体畸形。发生主要原因是土壤没有处理好。栽培羊肚菌前 30天清除杂草、作物秸秆(土壤中含农作物废弃物如玉米秸秆等,容易发生该害虫为害)、营养袋,土壤可喷洒氯氰菊酯1 000~2 000倍液,地旋耕后暴晒,以降低田间虫口基数。播种前7天,用辛硫磷颗粒(每667 m23%颗粒剂1.5 kg),同时撒石灰后旋耕。播种后、出菇前可喷洒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预防,出菇后可根据跳虫的喜水习性,在发生跳虫的地方用小盆盛清水,待跳虫跳入水中后再换水继续诱杀,连续几次,将会大大减少虫口密度。

2.2 蛞蝓、蜗牛

蛞蝓俗称鼻涕虫,像去壳的蜗牛,是软体动物。它们昼伏夜出啃食幼菇,一晚上可咬食几十个幼小子实体,使长大菇体失去商品价值。因为此类害虫常昼伏夜出、黄昏活动,夜间可通过强光手电筒检查,人工扑杀或在其活动场所撒 10% 食盐水驱杀。

羊肚菌催菇后,盖膜前,将含有四聚乙醛的药剂(密达、蜗牛敌),晴天下午直接撒在小拱棚内畦面上(每667 m2用量0.5~1 kg)。此类药剂具有诱杀性,撒后蛞蝓会靠近药剂,接触后死亡。

 

参考文献

孟庆国,赵英同.栽培羊肚菌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措施[J].食用菌,2021,43(06):66-67.





上一篇:不同地膜和不同覆盖方式对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效应

下一篇:新型培养料有哪些

友情链接

协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申请指南
主办单位: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 咨询电话:17760870930 皖ICP备180032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