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

协会联系方式

  • 办公地点:
    邮政编码: 230601
    联系电话: 15856953132
    电子邮件: wujinping722@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注意事项及种质资源评价方法
发布日期:2022/3/5 9:23:28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有更多更好的野生食用菌开发出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又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因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收集、评价与保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野生资源中去挖掘更多优质菌种资源,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野生资源收集的工作要求.结合分子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对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评价和保藏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借鉴。

在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和保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野外采集任务目标,不要漏掉任何对驯化栽培研究有帮助的信息:外业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菌种(试管种),子实体(完整干标本、分子鉴定样),生态信息(采集地、采集日期、植被结构、树种组成、林分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气候、着生地等),多拍照片如林子外貌、林相等;

2)精炼野生资源收集程序.为后期研究(驯化、育种、信息库)以及文章发表奠定良好基础。工作程序为:野外采集初步归类分离前对单个子实体进行筛选编号(省份首字母缩写+年份+属名第1字母缩写+顺序号,如22年在安徽当天采集第5个样为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为:AH22B05照相分离留样烘样品尝纯化菌种鉴定(分子及形态鉴定)菌种保藏及标本入库驯化

3)注意资料的完整性,能在当下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

另外,在山区野外进行采集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方法

食用菌资源丰富,主要应用细胞学、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种质资源评价。

1)细胞学评价

细胞学评价是指从细胞学角度上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的方法。食用菌种质资源细胞学评价主要利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反应。体细胞不亲和性反应是一种识别异己遗传系统,防止遗传型不同的菌丝接触时融合的一种机制,并使不亲和菌株在菌丝交接处产生特征性拮抗反应。产生拮抗反应食用菌菌丝常呈沟型、隆起型、隔离型和叠生型;而没有拮抗反应的亲和菌株则成一个营养亲合群,该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种内鉴别菌株异同和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

2)形态学评价

形态学是最传统、有效的种质资源评价方法,是通过观察者对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形态进行客观评价。但与高等植物相比,食用菌器官分化简单,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形态标记不稳定。尤其是黑木耳,器官分化极其简单,形态学特征比一般伞菌类食用菌更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不稳定,而全日光间歇弥雾代料栽培模式使之受环境影响更大,因此需要结合野生、仿野生栽培的段木子黑木耳进行数量性状分类以确定黑木耳的形态学评价特征指标。产生拮抗反应的菌株,一般形态学特征不同;不产生拮抗反应菌株,有的是因同物异名菌株而形态相同;有的因遗传距离较近而形态差异不大。

3)生物化学评价

生物化学标记主要包括各种同工酶和等位酶等。其中同工酶从蛋白质水平反应生物的遗传变异,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种质资源评价等研究,其与形态学、细胞学相比,其多态性丰富、简便、灵敏、易于操作。在食用菌杂交品种选育中,会选留同工酶谱带数量、迁移率差异较大的杂交菌株,淘汰相同及差异小的杂交菌株,以提高育种效率。另外,食用菌杂交育种研究中,可开发同工酶特异标记,用于定向育种。如在黑木耳种质评价研究中,发现单片簇生型菌株的特异谱带,可用其定向选育出单片簇生型优良杂交品种。

4)分子生物学评价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能够从 DNA 水平上直接反映物种的遗传变异,检测范围可以是研究对象的每种组织及任何发育阶段。与细胞学、形态学和生化标记等相比,分子标记因不受环境限制、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已开发出RAPDAFLPISSRSRAP等数十种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连锁图谱构建、种质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等诸多方面研究。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普遍展开,基于全基因组开发的SSR等分子标记,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而这些标记能克服以往分子标记不能覆盖全基因组、不能完全准确反应种质基因型的弊端。

食用菌种质资源的4种评价方法都能提供多种有价值信息,但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中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需要结合4种评价方法,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用于杂交育种的定向育种研究试验,以提高育种效率。

参考文献

[1]孔祥会,姚方杰,王鹏.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及在品种选育上的应用实践[J].中国食用菌,2019,38(12):8-10.DOI:10.13629/j.cnki.53-1054.2019.12.003.

[2]付绍春,谭琦,尚晓冬,张美彦,李传华,徐珍. 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C]//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0:77.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印发《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下一篇: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方法

友情链接

协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申请指南
主办单位: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 咨询电话:17760870930 皖ICP备18003282号-2